2004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越剧诞生地甘霖镇东王村
2001年5月2日,胡锦涛接见《民情日记》发源地雅璜乡党委书记
1999年8月13日,张德江在我市茶叶基地
2003年4月2日,尉健行在巴贝公司
2010年3月27日,贺国强在甘霖镇施家岙村
2008年8月7日,赵洪祝在嵊州艺术村
2013年5月9日,夏宝龙在嵊州越剧艺术学校
2015年4月1日,李强在嵊州电子商务产业园
 
 
1995年12月6日,嵊州市成立仪式举行
1999年10月,第一届中国民间越剧节举行
2000年12月,上三高速嵊州段通车
2001年3月,嵊州经济开发区城东区奠基,众多企业签约入园
2003年11月,嵊州大桥通车
2007年11月,第八届嵊州·中国领带越剧节举行
2005年12月,甬金高速嵊州段交付使用
2006年3月,百年越剧庆典活动在东王村举行
2008年9月,双塔大桥通车
2010年11月,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落成
2011年9月,绍兴温泉城试营业
2012年8月,嵊州新医院项目开工
2013年4月,举办第十届中国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
2015年2月,104国道嵊州段通过验收
2015年2月,剡溪大桥通车
2015年3月,城南新区桥南区域城中村改造启动
2015年6月,甬金高速嵊州南互通暨连接线正式开通
2015年10月,嵊州特色小吃——小笼包亮相央视
2015年10月,第八届中国(嵊州)电机·厨具展览会暨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新落成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更多
 
 

    20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20年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嵊县设立嵊州市,从此揭开嵊州发展史新的一页。
    20年来,嵊州经济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洗礼,却从未停止过砥砺奋进。从领带、厨具等块状经济独领风骚,到以经济开发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再到着眼于全球经济布局的转型创新……我们努力走过的每一步或沉重或缓慢的步伐,都是为了打下坚实基础,为未来高屋建瓴谋划蓝图。
    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是永远的前行者,可以回眸,但不会止步。
    20周年,嵊州蓄力,未来,我们谋求蜕变。

 
经济发展篇——农业:沃野抒写新诗篇
经济发展篇——工业:实业兴则经济兴
经济发展篇——三产:风生水起展活力
富有活力的经济开发区
 
 
风生水起的天乐数码
硕果累累的香榧树
领带时尚的“领舞者”巴贝
越乡龙井茶叶基地
 
 

    过去20年,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嵊州,紧紧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让整个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7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
    市区旧貌换新颜,乡村扬帆竞风流,一幅宜居城乡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城乡建设篇——城市:新区老城比翼齐飞
城乡建设篇——农村:和美越乡宜居家园
城乡建设篇——交通:织密路网畅通城乡
秀丽新嵊州
 
 
美丽新农村
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建筑
上三高速三界段
风景秀丽的高档住宅小区
 
 

    20年,弹指一挥间,而剡溪两岸的社会变革却是深刻的,特别是体现在社会事业方面。
    我们看到,百年越剧蕴涵着剡溪山水,唱响大江南北;我们看到,教体事业秉承创新传承,结出累累硕果;我们看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再是停留在口头的一句奢望……站在2015年的时间节点上,回眸过往,正是嵊州疾步迈向城市文明和谐的难忘时期。
    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市、全省教育强市、全省“平安县(市、区)”……
    一个个荣誉,追问着嵊州文明城市的密码何在?

 
社会事业篇——涤荡心灵的文明蜕变
社会事业篇——枝繁叶茂的越乡文化
社会事业篇——人人享有的民生保障
广场文化活动
 
 
“相约越乡”全国越剧票友擂台赛
农村文化礼堂
越剧艺校
腰鼓敲起来
 
 

    撤县设市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是我市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一个重要时期。
    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23.04亿元,是2005年的2.43倍,年均增长10.3%,是1995年的7.21倍,年均增长11%。
    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1.7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76亿元,又增加到2014年的41.4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7615万元,2005年增加到5.74亿元,2014年又达到25.05亿元。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994年投入9.47亿元,2005年增加到62.88亿元,2014年又达到了192.12亿元,是1995年的20倍,是2005年的3倍。其中房地产投资从1995年的1.9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90亿元,再增加到2014年的35.58亿元,是1995年的18倍,是2005年的5.2倍。
    全市一二三产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构成比例从1995年的24.2:52.7:23.1,到2005年的11.4:55.3:33.3,再到2014年的8.8:50.3:40.9,形成了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人们的人均收入也有了较快的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95年增长5.3倍;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6年增长4.3倍。

 
 
李康钗:20年,“土里淘金”让农民走向富裕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汗水一身泥。这是农耕时代“种田佬”的形象写照。新世纪以来,一些“种田佬”转变为现代职业农民。他们利用机械化作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成了富裕的现代农民...[详细]
 
裴善星:20年,文化改变百姓生活
上世纪90年代,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大多局限于看电视,夜饭后,星期天,一家人团团围着一台电视机。 2007年起,我市开展轰轰烈烈的“种文化”活动,从此,老百姓便在这块土地上吹拉弹唱、舞文弄墨。他们争相上台演出,角色也从观众转变成了踊跃的表演者...[详细]
 
 
吴剑:20年,摄影师记录城市“蝶变”影像
世纪90年代初,拍照片还是老百姓生活中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大家总是带着一只傻瓜相机,拍回来冲洗。这是照相馆最辉煌的时代。当数码时代来临,人手拥有一只智能手机,照相也就成了一件寻常事件。而那些老照片,大都为这个城市的变迁留下了底片,记录了老百姓一步步走向小康的轨迹...[详细]
 
 
楼良美:20年,“互联网+”重新定义领带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带产业在嵊州诞生、兴起。90年代起,通过理念、组织、技术和营销等方面一系列创新,逐步发展成为闻名国内外的集群性特色产业,也让嵊州享有了“中国领带之乡”美誉。而近几年来,我市的领带行业却面临着“天花板”的困扰——年产值超百亿元...[详细]
 
 
陈富:20年,乡村旅游开辟致富新路径
白色垃圾堆积如山,生活污水肆意横流,雨天黄泥路上鞋子、裤脚溅满泥巴……脏乱差,这是大多数人对曾经农村环境的印象。而现在大家眼中的农村已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户户,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详细]
 
 
魏一中:20年,传统特产走进全球大市场
榨面是我市的特色小吃之一,素有“江南第一面”之称。据绍兴志记载,明清时期当地乡民常以榨面作为馈赠佳品,或送产妇,或赠长者,或赠亲友,以示吉祥如意。嵊州人爱吃榨面,在民间形成了风情独特的榨面文化,随着人们对地方传统特色小吃的不断认知,榨面逐渐走出了嵊州...[详细]
 

 

 
1995,2005,再到2015。嵊州,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人文浸润、从小县城脱胎而来的古城,如今已站在弱冠之季。 古语中的弱冠指的是20岁左右的年龄,寓意是已戴上成人的帽子,虽体犹未壮,但未来可期。作为一个新兴的县级城市,嵊州,正处于这样的发展青春期。 20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20周岁,是一个人的发育成长的关键期,更是一个城市跨越发展新的起跑线。 回想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嵊县设立嵊州市,那是一个令人记忆犹新的日子。20年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参与和见证了嵊州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这20年,是嵊州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20年,是嵊州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20年,是嵊州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20年。 再也找不到一段岁月,像过去20年,嵊州城的变化如此日新月异。嵊州城市建设从“城隍山时代”跨越到“三江时代”;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持续扩张;城南新区不断长高变美,嵊新融合的梦想即将照亮现实;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等指标的持续看涨,更是客观印证了嵊州的发展速度。 再也找不到一段岁月,像过去20年,嵊州人的面貌如此青春洋溢。无论是行进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道路,还是置身于农村的文化礼堂,或是漫步在高档住宅区、商贸综合体,或是徜徉在城市霓虹下的大街小巷,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呼吸的都是之前从未闻过的幸福的空气。 然而一路行来,我们更应保持头脑的清醒,既有喜悦,也有烦恼。我们走过弯路,也曾面临很多的困难和矛盾,尤其是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依旧繁重,地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与更先进的县市相比,嵊州的优势在弱化,差距在扩大。 甚至可以坦言,纵向比较让我们感受到了嵊州的巨变,客观清醒的横向比较让我们意识到嵊州的落后。如果再不夙兴夜寐,爬坡过坎,那么我们必将错失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机遇。 所以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没有庆祝大会,没有纪念晚会,我们没有沉溺于过往的成果,没有躺在发展壮大的功劳簿上打盹——嵊州在无比低调中度过了她20周年的生日,以更加团结、务实的姿态,给自己行了20周岁的成人礼…… 今年是嵊州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十三五”的承上启下之年。工业强市组合拳、城南建设攻坚战、中心镇培育拉力赛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嵊州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因此,在企业轰鸣的车间里,在城中村改造的区域内,在五水共治的河道边……都有我们嵊州人奋起直追的身影。我们都清楚,20岁的嵊州,还远远没有值得骄傲的本钱,没有可以歇息的理由。 20年如白驹过隙,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新的时代节点上...[详细]
 
 

嵊州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嵊州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浙新办〔2004〕47号. 浙ICP备05017992号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