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裘武军
2008年12月12日14:32:09
|
|
|
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墙体、广告栏、候车亭上张贴、喷涂非法小广告,是制贩假证者获取“客源”的主要方式。这些小广告不但损害城市形象,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政府和市民对此都深恶痛绝。记者了解到买方市场形成的动机,购买假文凭者大多是为了找工作、升职加薪;购买假计划生育证明的人主要是为了逃避超生、多生的处罚;购买伪造的税收证明、工商注册证的则是为了逃避纳税义务……他们为达到自己的某些私欲,不择手段,通过街头的办证电话,一个个铤而走险,结果大都“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昨日,市民吕先生告诉记者,近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他原有的一些证件不够用,正当在寻思着要怎么办的时候,他看到了张贴在路边上的办证广告,于是就萌生了办假证的念头。很快,吕先生按上面提供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对方称只要他将照片等资料放进他家附近的一个邮政信箱里,第二天吕先生就可以拿到想要的证件了,并要求吕先生付150元的办证费。吕先生想也没有想,就按对方提供的账号汇了150元钱,就等着第二天拿证件了。结果等到第二天,吕先生拨通对方的电话后,对方却要吕先生再汇1000元的风险费,这样才能将证件交给吕先生。
听说吕先生的口袋里当时只有300元钱后,对方便说其余700元由他们替吕先生担保,于是吕先生就又汇了300元钱过去,然后要求把证件给他,哪知对方说他们财务科的卡只有1000元的,没有300元的,硬要吕先生补满1000元钱后才能给证件。
这下,吕先生开始感觉到被对方骗了。吕先生说,办假证要一两百元的费用很正常,可是一下子开口要1000元风险费,他觉得事有蹊跷。还有一点,让吕先生生疑的是那些办假证用的资料为什么要塞进邮政信箱?难道这和邮政局的工作人员有关?
于是,记者也随同吕先生来到市邮政局。据该局一位姓安的工作人员说,近来从邮筒里拿出信件分拣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些没有写地址的信件,有的甚至信封也没有,就直接将资料什么的扔在了邮筒里。而且这些不知名的信件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房产证、学历证、户口簿、身份证、厨师证等,有些还有照片,搞得工作人员是一头雾水。
市邮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他们在工作中也能发现这些“莫名其妙”的信件,了解到吕先生的情况后,工作人员才明白过来。而吕先生也在邮局一大堆不知名的信件里,找到了前几天自己塞进邮筒的资料。
吕先生说本想办个假证去糊弄一下,结果反而被办假证的人给忽悠了。汇出去的450元钱只当是买个教训,希望同样存在侥幸心理想办假证的市民不要相信。对此,邮政局纪委书记童春表示,现在一些不法分子让办假证者把资料投放到邮筒里,以此来赢得市民的信任,欺骗需办假证的市民,并通过邮政储蓄银行汇钱给他们,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认清不法分子的这种伎俩,不要受骗上当,特别是对那些非法张贴的广告不要轻易相信;作为邮政部门,今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希望客户能及时向邮政局反映。童春表示,他们会帮助客户查清这种事情,同时还将配合公安部门,对这种非法的账号进行查处。
记者感言:
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制贩假证者没花费一分钱,就轻而易举地“钓”到400多元现金。
据记者了解,像吕先生这样去办假证的在现实社会中不乏其人,这无疑从很大程度上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违法行事的温床。
事实上,制售假证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公安部门有关人士提醒,除了制售假证件者会受到法律制裁外,购买、使用假证件也是违法行为,也将承担违法责任。
制售假证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二百八十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
|
|
|